2008年2月19日星期二

宗教儀式的作用

本人於「香港Yahoo知識+」為此文章作出首次的發表。
http://hk.knowledge.yahoo.com/my/my?show=HA00536100


發問者:回到當初.
發問時間:2008-01-06 23:50:27
宗教除了宇宙生命的解釋、處世指引、修行方法外,還或多或少地有些儀式。
宗教儀式的作用是甚麼?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8010605359&others=1


我答道:(2008-01-07)
套用佛家的述語:「今天真的很有緣。」--可以見到「回到當初」君及amit君兩位網友的言論,亦有幸參與由「金剛持佛學禪修中心」(http://www.meditation.hk/cht/events.php)所舉辦的免費「禪修課程」。

以下是本人作為一個無神論者的想法:

講到「儀式」這個話題,個人覺得,如果我們將「儀式」視為一種某一個宗教的信眾的「身體語言」或「行為藝術」的話,或許,可以得出別的觀點。

個人認為,任何教宗的創立者、傳播者或傳教士(以及「資深」的信徒),都會按著各地不同的文化,因應各地人的知識水平、理解能力與接受程度,定立、創造、篩選或聯想出不同的宗教儀式,以滿足在生者希望與死去的先人或天上的神靈有所交流與溝通的慾望

以我國的道教為例,每逢初一、十五以及大時節的時候(如端午、重陽、冬至、春節等),傳統地有一個「燒冥強」(即燒金銀元寶)的「宗教儀式」。這種儀式的背後,很明顯,就要想向自己的祖先或自己所信奉的神靈,獻上自己的敬意,及/或希望藉此得到祖先或神靈的保祐。「燒冥強」這一宗教儀式,就是將自己的心意,化為實際的行動,以讓心中所相信「於遠方存在著」的祖先或神靈明白自己的心意,就有如我們想自己的親人、朋友、上司、客戶等,明白自己的想法,便會以別人所明白的語文(包括文字、語言、身體語言、繪畫、音樂等,有時還會附上一些禮物),來表達自己的心思。當中,因為道教徒相信,只要他們將想奉獻給死去的先人或神靈的「禮物」化為灰盡,「祂」們便能夠在「遠方」收到他們的心意。

而古希臘人,以及基督教的《聖經》中(見《聖經‧舊約‧創世紀第22章》),亦有以活人作為活祭品的宗教儀式,當中就是相信這樣可以向他們所信奉的神靈表達敬意的「語言」或「行為藝術」。而早十幾年前,菲律賓每年在復活節時,亦會有人仿傚當年耶穌基督的苦況,自願被釘在十字架上,以示對耶穌基督那自我犧牲、憐愛世人之精神的敬意(現在有關活動已被當局禁止了)。以上所列舉的幾個較為「血腥」的儀式,若以「行為藝術」來理解的話,其實,只是一些較為「偏激」的表達方式而已。

宗教儀式,除了有與「神靈」、「靈體」或死去的先人溝通,這個心理作用之外,亦可以協助人類達到修心養性的作用。例如,反覆諗誦佛經或《聖經》,雖然有些人會一知半解,但是,一知半解總好過毫無認識吧。

而我個人則最喜歡天主教、基督教的祈禱之儀式。其實,很多時候,只要我們將自己的煩惱於心中默諗或從口中朗誦出來,很多時我們自己便從自己的反思之中,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來。而我個人的經歷,遇上煩惱時,往往就是第一時間去逃避,連想也不願去想,結果就讓問題越變越大。而祈禱,其實就是假定了有一位神靈,在「遠方」聽說著自己的說話,而自己則將自己所親身經歷的煩惱清楚的訴說給「遠方」的「祂」聽。很多心理學家都指出,當一個人遇上解決不到的煩惱時,最需要的,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傾訴的對象。因為人往往將自己的煩惱清清楚楚的說了出來的時候,他們就能解開心結,自己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來,或知道自己其實在庸人自擾、自尋煩惱。

另外,除了上述所提的「祈禱」有助人「反思」與「自省」的作用之外,佛家的「禪修」或俗稱的「打坐」、「冥想」,這個宗教活動(或儀式),亦可以幫助信眾將自己的情緒平靜下來,以便進行「反思」與「自省」。如果將佛教徒的「打坐」與「禪修」,視為現今女士們流行的「瑜伽」,我們便會有不同的觀點與睇法了。因為,人類往往很易受到外界的引誘(如廣告)或影響(如無理指控、社會上的歪風),產生不少的慾望、貪念或錯誤的觀念,為此,佛教徒便以「禪修」、「打坐」來讓自己靜下來,反思一下,認清自己的需要與能力。其實,人往往就是因為生活太過繁重緊迫,欠缺了自省及反思的空間,因而大意地、心急地做了錯誤的決定而不自知、不自覺,到發覺有不妥的時候,問題可能已變像一個滾得很大很大的雪球了。簡而言之,佛教徒那定時定刻的「禪修」、「打坐」此宗教活動(或儀式)的背後,亦有幫人反思與自省的功效。

再提供另一個例子:在佛學中,有一個叫做「回向」的宗教活動(或儀式),而耶和華教中(包括猶太教、天主教、基督教、東正教)亦有一個由「神職人員」或資深信徒、長輩所主持的「領禱」儀式。其實,無論「回向」或「領禱」,這兩個宗教儀式之中,都有一個重要的意義,就是由受人尊敬、具有智慧的傳教士(如神父、牧師、法師等),因應不同的場合、時候、社會情況,綜合地說出當時大家心中「共同」而「合理」的「期盼」,如祝願世界和平、社會安寧、一家和氣、時常平安與喜樂等。每個人心中都有著得到認同的希望,而這些宗教儀式,不單可以導人向善,亦可以將每個人心中的善意傳揚開去,做到「隱惡揚善」之社會功效。

其實,除了宗教之外,亦有很多行為藝術家,以不同的「身體語言」,以加強「同好」的合群性及一致性。如香港樂隊Beyond已逝的主音,黃家駒先生,以一個手勢來表示他對自由的嚮往。

另外,德國納綷黨,亦「創造」了一個手勢,以示對他們當時所崇拜的希特拉的敬意。而我國的紅衛兵則以諗《毛語錄》作為對「紅太陽」的敬意。

而在陳可辛先生的電影《墨攻》之中,那一幕「閉目默哀」的劇節,反映了儀式有分辨「非我族類」的功能。

當然,作為一個佛洛依德的追隨者,喜歡鑽研經濟學的我,不得不在此提一提的是:宗教儀式對於刺激經濟有著重要的效用。如佛陀、老莊、孔孟,他們向來以教化眾生為終身重任,聽其道、行其理,是作為他們的信眾的本份,這亦是那些古賢先哲的遺願。只是,開學講道的經濟效益遠不如大興土本、修寺建廟、上香燒衣、添香油錢、打齋做法事為高,故不少佛、道、儒的「傳教仕」(尤其是不傳經典的那些小角色,即今天俗稱的「祈福黨」),不得不捨難行易……而《聖經》之中、耶穌之言,亦沒有甚麼提及「十一奉獻」、「贖罪券」之類的「宗教儀式」,在《新約》之中,耶穌是叫我們將所有的金錢,全部捐獻出來造福人群的(見《聖經‧新約‧馬太福音》19章21~24節),耶穌更狠批那些主持「趕鬼」、「驅魔」之宗教活動的祭司(見《聖經‧新約‧馬太福音》7章15~23節),但後人以他們的創意,予以創造,不得不讓有考古之癖的學者(如馬丁路德先生)驚嘆……耶穌基督亦曾要當頭棒喝的怒道:「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吧!」(《聖經‧新約‧馬太福音》7章23節)、「你們為甚麼不明白我的話呢?無非是因你們不能聽我的道。你們是出於你們的父魔鬼,你們父的私慾,你們偏要行。他從起初是殺人的,不守真理,因他心裏沒有真理;他說謊是出於自己,因他本來是說謊的,也是說謊之人的父。出於神的,必聽神的話;你們不聽,因為你們不是出於神。」(《聖經‧新約‧約翰福音》8章43節)

或許,佛洛依德所言的:「宗教是人類思想的鴉片。」所指並非各不同宗教那些導人向善的哲學與道理,而是那些導人迷信與盲目反智的宗教儀式。

「導人迷信」、「盲目反智」?你不是說儀式只是一種「行為藝術」、「身體語言」嗎?

如果真的有人發問以上的問題的話,那我只好請那些人先稍安無躁,重頭再讀多次我以上的文章了……因為我只能預測到會有人這樣發問,但我真的不知道我還可以如何回應別人的挑剔與針對……


發問者:回到當初.的回應:
阿渣.語真兄,
想起件小事一則。分享如下:

曾有個人來到道場,說他很滯運,很痛苦,想改運。
但法師開示的轉念、善行,她通通無心聽。只追問速改運之法。
法師無可奈何,只好叫她往功德箱放些捐款,讓她走之前,心能有小小著落。
她問:「要放幾多?」法師想了想,答道:「20元都可以了。」
怎知這女人即時露出受騙的表情:「20元?我的問題這麼嚴重!……20元?」或許,法師如說二萬元,她便不疑了。
這也可顯示有些儀式本身是沒問題的。
(給經濟支持是個維持佛教運作的善願和善行吧。)
但迷者自迷,只重儀式的皮,而忽視心靈和宗教道理的餡......沒辦法!


Ver 1 (2008-01-07) - 於 Yahoo (HK) Knowledge + 發表
Ver 2 (2008-02-19) - 更正一些錯字、別字及語理不通之處,重新排列段落的次序,加入耶穌基督當頭棒喝的一段
Ver 3 (2008-11-21) - 加入宗教儀式有助修心養性一段、耶穌叫信眾將所有財產捐獻來造福人群

1 則留言:

匿名 說...

基督教教義-素食是神之道。

http://blog.udn.com/bu9650/article?f_ORDER_BY=new&pno=1&f_ART_CATE=251134&f_IS_PUBLISH=Y

http://blog.udn.com/bu9650/article?f_ORDER_BY=new&pno=0&f_ART_CATE=251134&f_IS_PUBLIS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