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23日星期三

轉載:《牛棚雜憶‧緣起》季羨林先生(節錄)

季羨林先生在《牛棚雜憶‧緣起》中說到的一些話,與本人的心聲相近,特此節錄,藉以自況、自娛,更希望各讀者能明瞭。

*****

我同今天的青年,甚至某一些中年人談起這一場災難來,他們往往瞪大了眼睛,滿臉疑雲,表示出不理解的樣子。從他們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來,他們的腦袋裏裝滿了疑問號。他們懷疑,我是在講《天方夜譚》,我是故意誇大其辭。他們懷疑,我別有用心。他們不好意思當面駁斥我;但是他們的眼神卻流露出:「天下哪裏可能有這樣的事情呢?」我感到非常悲哀、孤獨與恐懼。



我感到悲哀,是因為我九死一生經歷了這一場巨變,到頭來竟然得不到一點瞭解,得不到一點同情。我並不要別人會全面理解,整體同情。事實上我對他們講的只不過是零零碎碎、片片段段。有一些細節我甚至對家人好友都沒有講過,至今還悶在我的心中。然而,我主觀認為,就是那些片段就足以喚起別人的同情了。結果卻是適得其反。於是我悲哀。

我孤獨,是因為我感到,自己已屆耄耋之年,在茫茫大地上,我一個人踽踽獨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年老的像三秋的樹葉,逐漸飄零。年輕的對我來說像日本人所說的「新人類」那樣互不理解。難道我就懷着這些秘密離開這個世界嗎?於是我孤獨。

我恐懼,是因為我怕這些千載難得的經驗一旦泯滅,以千萬人遭受難言的苦難為代價而換來的經驗教訓就難以發揮它的「社會效益」了。相再獲得這樣的教訓恐怕是難之又難了。於是我恐懼。

在悲哀、孤獨、死懼之餘,我還有一個牢固的信念。如果把這一場災難的經過如實地寫了出來,它將成為我們這個偉大民族的一面鏡子。常在這一面鏡子裏照一照,會有無限的好處的。它會告訴我們,甚麼事情應當幹,甚麼事情又不應當幹,決沒有任何壞處。

就這樣,在反反復復考慮之後,我下定決心,自己來寫。我在這裏先鄭重聲明:我決不說半句謊言,決不添油加醋。我的經歷是甚麼樣子,我就寫成甚麼樣子。增之一分則太多,減之一分則太少。不管別人說甚麼,我都坦然處之,「只等秋風過耳邊」。謊言取寵是一個品質問題,非我所能為,亦非我所願為。我對自己的記憶力還是有信心的。經過了所謂「文化大革命」煉獄的洗禮,「曾經滄海難為水」,我現在甚麼都不怕。如有人人讀了我寫的東西感到不舒服,感到好像是揭了自己的瘡疤;如果有人想對號入座,那我在這裏先說上一聲:悉聽尊便。儘管我不一定能寫出甚麼好文章,但是這文章是用血和淚換來的,我寫的不是小說。這一點想能到讀者的諒解與同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