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11日星期日
補習老師給家長的信 (二)
致孩子的家長:
有關孩子的學習習慣及性格,我有以下的見解:
1. 他對中文及英文生字的記憶頗差。執筆忘字或對課文內容不解理時,時常慣性地要求別人直接將答案直接告訴他,懶於自己從字典或書本找尋答案。
2. 他對自己不感趣興的事,不加思考,便用其與生俱來的責任心,將所有知識全盤接收,將它們強記或一字不漏地筆錄。他亦說笑的坦承自己「學而不思」。畢竟,「學而不思,則惘。」
3. 他較內向寡言,不勇於表達自己對課文及課堂的解理。這對我了解他的吸收程度造成很大難度。
4. 他未能體會到學習知識對自己生活及未來的重要性,只知道上課、考試是學生不能逃避的責任。
5. 他的依賴心相對於同年齡的學生較高,亦缺乏這個年齡應有的自立性及成熟度。
6. 他有很豐富的聯想力、深層次的思考及敏銳的觀察力,這是他聰明、慧智及未來成功的基石,只宜將之深化及成熟化,不宜將之遏抑或摧毀。但孩子還太年輕,想到的事,懶於實踐或論証,學校的功課、教試壓力亦不容許他去強化他的天賦及學習課程以外的知識。畢竟,「思而不學,則殆.」;人亦應各盡其才;我們亦該因才施教。
綜合以上,孩子是香港填鴨式、敷衍式、工廠式、表面化的教育制式下的典型受害者,對學習方式、教育精神,產生了很多錯誤而荒謬的觀念及壞習慣。在此,我想引用劉蓉的《習慣說》:
「習之中人甚矣哉!足履平地,不與窪適也;及其久,而窪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則反窒焉而不寧。故君子之學貴慎始。」
「習之中人甚矣哉!」孩子不幸養成了很多學習的壞習慣,需要我們付出較多的時間及心血去幫他除去惡習。希望,我們可以由現在開始,從以下各方面,幫助孩子重新培養良好而正確的學習習慣:
1. 讓學習及知識變成生活的一部份
之前淺談過如何在生活上溫習及實踐經濟學的知慧。而中文及英文等語文語言科,首重人與人之間溝通及理解。可從聽、講、讀、寫四方面入手,多鼓勵他在生活上多運用自己所學的東西,多聽、多講、多讀、多寫,從而培養他對語文語言科的興趣及習慣。可先從他有興趣的東西入手,例如從中、外的音樂及電影入手,讓他多「聽」、多「講」;從中、英文的攝影、遊戲等休閒性質的雜誌、網頁、討論區、交友區入手,讓他多「讀」、多「寫」。語文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訓練出來的,更不是單看文法書及教科書可以訓練出來的。語文能力,是從生活上、興趣上、工作上,一點一滴的浸淫出來的。比如,大家都是中國人,都時常執筆忘字,對別的行業的專業名詞不認識,又有何出奇呢?千萬不要過份的逼迫兒童做成人也很難做到的事。「欲速則不達」,煩請小心留意。
而歷史科,就是中立地綜合前人的歷史及經驗,讓我們能以古借今,多運用前人的智慧,亦避免重蹈古人的覆轍。如果將修讀歷史科,當成欣賞故事,甚至代入歷史故事的角色中去思索,便可以將沉悶的背誦變成樂趣。我建議多鼓勵孩子,以講故事的方式,和別人 (包括家人、同學、朋友及老師) 分享在課堂上聽過的歷史故事,一來可以幫他重溫課堂的內容,亦可增加他的自信心及對科目的興趣;一旦他有任何錯漏,其他人亦可提點他。
其實,只要將學習生活化,學習便不再是沉悶而艱辛的重擔,反而變為生活上的享受。「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2. 多鼓勵他表達、思考及運用所學到的知識
孩子習慣依賴別人將知識直接說給他。這不是一個好的學習方法。「與其送魚給人,倒不如教曉人捉魚。」知識是孩子自己的資產,不要讓孩子成為學校內的「二世祖」,要鼓勵他學習為自己的知識而多付出,培養他自己尋根究底、 追求知識的慾望。
3. 多訓練他獨立思考的能力、為自己努力的積極性,以及為自己負責的心態
孩子有很高的服從性,但同時卻有過多的依賴心。多給予他意見、指引及選擇,但要他學會自己分析後,為自己作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為自己的決定而負責。香港的孩子實在是太幸福了──學習的機會、物質的享受、工人的照顧,對他們來說是理所當然的,甚至變得驕生慣養,失去了珍惜和感激之心,遇到不如意之事,不去檢討自己,反而盡力去逃避責任、推卸責任。幸而,你們的孩子並未如此。「君子之學貴慎始」,我們應在他未養成壞習慣之前,以身作則的教會他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4. 擴闊他的世界觀,助他認識自己,深化他的天賦
每個人的能力不同,天賦不同,未來的成就及理想也不同了。教學理應「因才施教」,別被香港填鴨式、工廠式的荒唐教育制度所誤導,抹殺了孩子認識世界、了解自己的機會,更不要扼殺孩子的天賦。能夠盡展所長、發揮才華、人盡其才,才是人生最大的樂事。
香港社會上,實在存在著太多太多光怪陸離的歪理,無論學校、辦公室、家庭、傳媒及政治上,集非成是的想法,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孩子現在不幸養成了一些壞習慣。值得興幸的是,他還未誤入歧途,他心底裏還有難得的童真。佛家常說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所強調的是「頓悟」。只要能「放下屠刀」,即放下錯誤的觀念後,每一刻都可以是新的開始。常言道:「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君子之學貴慎始」。我們就由現在開始,身體力行、以身作則,為孩子重新建立正確的學習方式及價值觀吧。
與孩子及兩位相處,真的給我很多重要的體會、啟發及啟示。我真的學到了很多。希望藉此再一次衷心的多謝你們。希望可以幫到孩子成長,做到「教學相長」吧。
補習老師
Leo Ja
2006-12-07
有關孩子的學習習慣及性格,我有以下的見解:
1. 他對中文及英文生字的記憶頗差。執筆忘字或對課文內容不解理時,時常慣性地要求別人直接將答案直接告訴他,懶於自己從字典或書本找尋答案。
2. 他對自己不感趣興的事,不加思考,便用其與生俱來的責任心,將所有知識全盤接收,將它們強記或一字不漏地筆錄。他亦說笑的坦承自己「學而不思」。畢竟,「學而不思,則惘。」
3. 他較內向寡言,不勇於表達自己對課文及課堂的解理。這對我了解他的吸收程度造成很大難度。
4. 他未能體會到學習知識對自己生活及未來的重要性,只知道上課、考試是學生不能逃避的責任。
5. 他的依賴心相對於同年齡的學生較高,亦缺乏這個年齡應有的自立性及成熟度。
6. 他有很豐富的聯想力、深層次的思考及敏銳的觀察力,這是他聰明、慧智及未來成功的基石,只宜將之深化及成熟化,不宜將之遏抑或摧毀。但孩子還太年輕,想到的事,懶於實踐或論証,學校的功課、教試壓力亦不容許他去強化他的天賦及學習課程以外的知識。畢竟,「思而不學,則殆.」;人亦應各盡其才;我們亦該因才施教。
綜合以上,孩子是香港填鴨式、敷衍式、工廠式、表面化的教育制式下的典型受害者,對學習方式、教育精神,產生了很多錯誤而荒謬的觀念及壞習慣。在此,我想引用劉蓉的《習慣說》:
「習之中人甚矣哉!足履平地,不與窪適也;及其久,而窪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則反窒焉而不寧。故君子之學貴慎始。」
「習之中人甚矣哉!」孩子不幸養成了很多學習的壞習慣,需要我們付出較多的時間及心血去幫他除去惡習。希望,我們可以由現在開始,從以下各方面,幫助孩子重新培養良好而正確的學習習慣:
1. 讓學習及知識變成生活的一部份
之前淺談過如何在生活上溫習及實踐經濟學的知慧。而中文及英文等語文語言科,首重人與人之間溝通及理解。可從聽、講、讀、寫四方面入手,多鼓勵他在生活上多運用自己所學的東西,多聽、多講、多讀、多寫,從而培養他對語文語言科的興趣及習慣。可先從他有興趣的東西入手,例如從中、外的音樂及電影入手,讓他多「聽」、多「講」;從中、英文的攝影、遊戲等休閒性質的雜誌、網頁、討論區、交友區入手,讓他多「讀」、多「寫」。語文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訓練出來的,更不是單看文法書及教科書可以訓練出來的。語文能力,是從生活上、興趣上、工作上,一點一滴的浸淫出來的。比如,大家都是中國人,都時常執筆忘字,對別的行業的專業名詞不認識,又有何出奇呢?千萬不要過份的逼迫兒童做成人也很難做到的事。「欲速則不達」,煩請小心留意。
而歷史科,就是中立地綜合前人的歷史及經驗,讓我們能以古借今,多運用前人的智慧,亦避免重蹈古人的覆轍。如果將修讀歷史科,當成欣賞故事,甚至代入歷史故事的角色中去思索,便可以將沉悶的背誦變成樂趣。我建議多鼓勵孩子,以講故事的方式,和別人 (包括家人、同學、朋友及老師) 分享在課堂上聽過的歷史故事,一來可以幫他重溫課堂的內容,亦可增加他的自信心及對科目的興趣;一旦他有任何錯漏,其他人亦可提點他。
其實,只要將學習生活化,學習便不再是沉悶而艱辛的重擔,反而變為生活上的享受。「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2. 多鼓勵他表達、思考及運用所學到的知識
孩子習慣依賴別人將知識直接說給他。這不是一個好的學習方法。「與其送魚給人,倒不如教曉人捉魚。」知識是孩子自己的資產,不要讓孩子成為學校內的「二世祖」,要鼓勵他學習為自己的知識而多付出,培養他自己尋根究底、 追求知識的慾望。
3. 多訓練他獨立思考的能力、為自己努力的積極性,以及為自己負責的心態
孩子有很高的服從性,但同時卻有過多的依賴心。多給予他意見、指引及選擇,但要他學會自己分析後,為自己作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為自己的決定而負責。香港的孩子實在是太幸福了──學習的機會、物質的享受、工人的照顧,對他們來說是理所當然的,甚至變得驕生慣養,失去了珍惜和感激之心,遇到不如意之事,不去檢討自己,反而盡力去逃避責任、推卸責任。幸而,你們的孩子並未如此。「君子之學貴慎始」,我們應在他未養成壞習慣之前,以身作則的教會他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4. 擴闊他的世界觀,助他認識自己,深化他的天賦
每個人的能力不同,天賦不同,未來的成就及理想也不同了。教學理應「因才施教」,別被香港填鴨式、工廠式的荒唐教育制度所誤導,抹殺了孩子認識世界、了解自己的機會,更不要扼殺孩子的天賦。能夠盡展所長、發揮才華、人盡其才,才是人生最大的樂事。
香港社會上,實在存在著太多太多光怪陸離的歪理,無論學校、辦公室、家庭、傳媒及政治上,集非成是的想法,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孩子現在不幸養成了一些壞習慣。值得興幸的是,他還未誤入歧途,他心底裏還有難得的童真。佛家常說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所強調的是「頓悟」。只要能「放下屠刀」,即放下錯誤的觀念後,每一刻都可以是新的開始。常言道:「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君子之學貴慎始」。我們就由現在開始,身體力行、以身作則,為孩子重新建立正確的學習方式及價值觀吧。
與孩子及兩位相處,真的給我很多重要的體會、啟發及啟示。我真的學到了很多。希望藉此再一次衷心的多謝你們。希望可以幫到孩子成長,做到「教學相長」吧。
補習老師
Leo Ja
2006-12-07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